当前位置:[ 网站导航 ] 首页 > 四季养生 >

天人合一,顺应四时

发布时间:2011-12-14 10:11:58 作者:百年养生网 出处:百年养生网

所在栏目:四季养生

中医学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极其丰富,这些方法中贯彻的最重要原则是顺时养生。《灵枢·本神篇》说:“故智者之养生也,必顺四时而适寒暑……如是,则僻邪不至,长生久视。”视,活的意思;长生久视,是延长生命,不易衰老的意思。延长生命的原因是因为“僻邪不至”。邪,指不正之气,僻邪不至,是说病邪不能侵袭,而病邪不能侵袭的关键又在于“顺四时而适寒暑”,这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,也可以说是长寿的法宝。

《素问·宝命全形论》说:“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。”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云:“天食人以五气,地食人以五味。”从而中医认为人体要依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,同时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,才能发育成长。著名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曾说:“春应肝而养生,夏应心而养长,长夏应脾而养化,秋应肺而养收,冬应肾而养藏。”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,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,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。这与现代医学认为,生命产生的条件,正是天地间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的看法,是基本一致的。人类需要摄取饮食,呼吸空气与大自然进行物质交换,从而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。

春为四时之首,万象更新之始,正如《内经》里所说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。”意思是当春归大地之时,冰雪已经消融,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,万物复苏,柳丝吐绿,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,“人与大地相应”,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,向上向外疏发。因此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,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,使之不断充沛,逐渐旺盛起来,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,这个养生原则应具体贯穿到饮食、运动、起居,防病、精神等各个方面去。

详解血瘀体质:血瘀体质的表现症状,自测题,怎么调理,食疗药膳

春季如何保养阳气呢?《内经》里曾明确指出: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”,意思是,对于能使人致病的风邪要能够及时地躲避它,这一点在春季尤其重要。原因是,春天是风气主令,虽然风邪一年四季皆有,但主要以春季为主。地球的表面凹凸不平,冷热不均,于是便形成了来去匆匆的风,风既是绿色的信使,也是落叶的祸首,历来它就以温顺和蔼、狂暴凶残两张脸谱对人类施以福祸。

《内经》在描述夏天的节气特点时,这样写道:“夏三月,此谓蕃秀,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”,意思是说,在夏天的三个月,天阳下济,地热上蒸,天地之气上下交合,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,所以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。在一年四季中,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,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,对于人来说,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,人体阳气外发,伏阴在内,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,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。为适应炎热的气候,皮肤毛孔开泄,而使汗液排出,通过出汗,以调节体温,适应暑热的气候。在谈到夏天如何养生时,汪绮石在《理虚元鉴》里指出:“夏防暑热,又防因暑取凉,长夏防湿”,这里再清楚不过地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:在盛夏防暑邪;在长夏防湿邪;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,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,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,即《内经》里所指出的“春夏养阳”,也就是说,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,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。“又防因暑取凉”,这是告诫人们在炎热的夏天,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,正如《内经》里所说:“春夏养阳”。那么,在夏天保护阳气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呢?首要的一点是,人们不能只顾眼前舒服,过于避热趋凉,如在露天乘冷过夜,或饮冷无度,致使中气内虚,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。在乘凉时,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,不少农村地方喜穿“兜肚”,是很符合养生之道的。《养老寿亲书》里指出:“夏日天暑地热,若檐下过道,穿隙破窗,皆不可乘凉,以防贼风中人。”《摄生消息论》亦指出:“不得于星月下露卧,兼使睡着,使人扇风取凉。”这些都是宝贵的养生经验,符合夏季“养阳”的精神。夏季养生,古人之所以提出保养阳气,关键在于暑热外蒸,汗液大泄,毛孔开放,这样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。

其次要谨防冷气病。所谓冷气病,是指由于人们久处冷气设备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时所患的一种疾病。轻者面部神经痛、下肢酸痛、乏力、头痛、腰痛、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;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。而老年人中出现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。

王波:长高贴敷方的配方与用法,功效与禁忌,长高,命门穴,生长激素

秋天的“秋风秋雨”易引起人们的情绪低落。那么,怎样克服这种情况呢?其一是要让阳光围绕着你,在工作场所,要争取照明充分;第二,当情绪不好时,最好的方法是转移一下注意力,去参加体育锻炼,如打太极拳、散步等,或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,用肌肉的紧张去消除精神的紧张,这是因为运动能改善不良情绪,使人精神愉快。有条件的最好去旅游,去游山玩水,因为临水使人开朗,游山使人幽静,泛舟水中,怡然自得,年轻的攀山登岩,砺炼意志。此外,还可采取琴棋书画易情法,正如吴师机在《理瀹骈文》里说:“七情之病也,看书解闷,听曲消愁,有胜于服药者矣。”因此,当处于“秋风秋雨秋愁时”,可以听一听音乐,欣赏一下戏剧,或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,这样,苦闷的情绪也随之而消。

根据祖国医学“天人相应”的理论,《内经》里曾明确指出了秋天精神调神的具体原则,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里说:“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;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;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。”意思是说,在秋天里,人们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宁,只有这样才能减缓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;还要注意不断地收敛神气,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,并不使神志外驰,以保肺之清肃之气,这就是顺应秋季季节特点,在精神上养收的方法。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秋天精神调养的原则,即要做到清静养神,而要达到这一点,办法是尽量排除杂念,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。

冬三月草木凋零,冷冻虫伏,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,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。因此,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,以敛阴护阳为根本,由于阳气的闭藏,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,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“肾”来发挥作用,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。祖国医学认为,人体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在于肾,就是人们常说的“火力”。“火力”旺,反映肾脏机能强,生命力也强;反之,生命力弱。冬季时节,肾脏机能正常,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,否则,将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。

林洪生:沙参玉竹麦冬汤的功效与作用,做法,润肺,清肺,防肿瘤

那么,怎样才能保证肾气旺,即火力旺呢?关键性的一点是,是要防止冬季严寒气候的侵袭。祖国医学把能使人致病的寒冷气候,称之为寒邪,寒邪是以空气温度较低或气温骤降为特点的。寒为冬季之主气,即主要见于冬天,但其他季节并不是一点没有。在平时,如汗出当风,淋雨涉水,多嗜生冷及从事某些特殊工种者(如冷藏工人等)亦常能感受寒邪而罹患寒病。

中医认为,寒为阴邪,常伤人阳气。何谓阳气?《内经》里解释说,阳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一样,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,如果失去了它,万物便不得生存。人体若没有阳气,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,不能供给能量和热量,这样,生命就要停止。一些年老体弱的人,在冬季往往容易感觉手足不温、畏寒喜暖,这种情况,人们常称之为“火力不足”,即祖国医学所说的“阳气虚”。寒邪伤人时所出现的症状是很多的,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。此外,寒邪伤人在临床症状上还有一个特点,即排出物、分泌物往往澄澈清冷,如鼻流清涕、咳吐清痰、呕吐清水、小便清长、下利清谷等。倘若外感寒邪后郁久不解,则这些分泌物将转清为黄为赤,此已属由寒化热的象征了。

全站最热

  • [腹部疾病] 拉肚子拉水

   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,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。关于拉肚子拉水,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,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。本页包...

  • [杨奕] 杨奕《手到病自除》全文阅读

   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。包括完整目录、共计6大章,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。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,以及自然疗法、反射区疗法、食疗等。另外...

  • [穴位] 耳穴的名称,部位与主治

   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,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,头部朝下,臀部朝上。其分布的规律是,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;与上肢相...

  • [健康自测] 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

    手掌发黄,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,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,如慢性萎缩性胃炎、慢性贫血、慢性结肠炎等。但手掌发黄同样...

  • [健康图库] 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

   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,图片所在的文章是: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:何裕民讲淋巴瘤,癌,重压出的淋巴癌,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,格式是JPG...

文章评论

  • 肉肉熊 评论: 蔬菜要吃应季菜。

  • 木叶欢舞 评论: 顺时养生百病不生。

深度资讯月榜

本类周榜

随机深度资讯

  • 官方微信公众号
在任何搜索引擎中搜索一下“ 百年养生网 ”即可快速到达本站。